- Oct 22 Fri 2010 00:12
A型肝炎 禍首竟然是...【轉載】
- Oct 21 Thu 2010 23:47
買車跟坐計程車的差別【轉載】
這篇分析很有趣,精算證明:Evaluation conditions:新車+租車位+10年壽命+每月跑1000公里+定期原廠保養+etc)
1. 新車價70萬(包括了第一年的保險領牌等稅金,車子價錢大概在60出頭,還OK吧,年初買)
2. 車輛折損10年之後:車子價值大約5~7萬,需視狀況,因此折價了63萬元。
3. 停車費5年:台北縣市取平均數約4000,五年約24萬 FREE:後五年停車費:當路霸。
- Oct 21 Thu 2010 02:58
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箴言【轉載】
- Oct 19 Tue 2010 00:26
千萬不要把牛奶、優酪乳當好東西了【轉載】
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並不新鮮的新聞: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發現雌性激素、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數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。
加拿大的腫瘤專家建議: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,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。
我把該新聞轉發給一些朋友看,我想測試一下人們對牛奶的認識,遂問:「你知道奶牛為什麼會一直產奶?」 她的回答很典型:「不常產奶能叫奶牛嗎?」
我問:「請問你是否常產奶呢?」 「怎麼可能?」 我笑了說:「人是只有懷了小孩才會產奶的。但牛跟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。哺乳的意思就是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。所以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…」 「不停地懷孕生小牛?」
- Oct 19 Tue 2010 00:03
善待自己的膀胱【轉載】
一般來說,正常的膀胱當尿液達到150cc時,就會有初步的尿意,這個訊息,大概只在大腦停留1秒,一閃就過了。
而當尿 液增加到200cc時,尿意就會顯得比較強烈,大部分的人如果沒有特別留意,選擇不去上廁所,膀胱還是容許繼續憋著。不過,當膀胱尿液容量增加到400cc時,就到了非上廁所不可的地步。
- Oct 18 Mon 2010 01:23
都好笑...【轉載】
- Oct 17 Sun 2010 01:26
陳文茜的『慈濟人 加油』【轉載】
西元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,發生時間點半夜1點47分,2點30分第一批慈濟人已趕到。
接著半夜3點,證嚴法師發出通令,全球慈濟志工動起來;並一一詳列第一批志工觀察災區所缺帳篷、物資等。當地災民回憶,當時他們第一個看到的「政府」,是穿著藍衣的慈濟人。
- Oct 16 Sat 2010 00:58
請你注意自已和家人出現的小症狀【轉載】
要警惕這七種大病之前的小症狀──
古詩雲:“山雨欲來風滿樓”,說的雖然是天氣,但用在防病保健方面未嘗不可。就說人體的一些疾病吧,發生之前總有一種或幾種以上的“小症狀”出現,只不過由於醫學知識的欠缺,加上這些“小症狀”太過平常,被你有意無意地忽視了,才落得個“大意失荊州”的嚴重後果。
- Oct 15 Fri 2010 23:37
彙集全球21位醫生的經驗和智慧【轉載】
總結出最實用的專業建議,這些都是最值得你牢記的健康提醒。
1.【眼科醫生】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近視矯行手術,除非你在手術前已經持續、穩定地佩戴了一年以上的近視眼鏡或者隱形眼鏡。如果你時摘時戴眼鏡,一定要告訴眼科醫生,並且近期最好不要做近視矯形手術,否則會影響醫生對你的矯正視力的判斷。
堅持帶太陽眼鏡對保護你的眼睛遠離白內障等各種眼疾非常重要,尤其在上午10點~下午4點之間這段陽光照射最強的時候。在具體選擇上面,並非是價格越貴或鏡片越暗的效果就越好,是考慮鏡片是否標註阻擋100%的紫外線。千萬不要只顧著選好看的鏡架,而忽略鏡片的質量。
- Oct 15 Fri 2010 23:31
吞水提肛法【轉載】
- Oct 15 Fri 2010 23:28
希爾分享的十句話【轉載】
當你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........
第一句 “人都是逼出來的”。
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,生於安樂,死於憂患,所以,當面對壓力的時候,不要焦燥,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驗,相信自己,一切都能處理好,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,時事造英雄,窮則思變,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。
- Oct 15 Fri 2010 01:57
大陸崩潰小女警完整版【轉載】
- Oct 15 Fri 2010 01:49
做父母的老命【轉載】
曾經有人告訴過我一句名言:『上天都會幫每個孩子挑選最適合他命運的父母,因此,父母的教養觀念沒有一個很固定的路可以走,每個父母都是上天挑選的。』
當了媽媽的我,常常在想,一個媽媽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,到底是在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命運,還是在影響著當母親的我年老時候的老命?
很多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,幫孩子報名了許許多多的補習班,在台北市,一小時要價五百多元的英文遊戲屋越來越多,有時候我會帶著孩子去上一些試上的課程,前面的老師賣力的用英文、臉部努力的擠出豐富表情的說故事,而有些孩子們才剛剛會爬就已經來上課了。